
融梗一词刚出来的时候,它等同于“高级抄”,(高级抄就是“剧情抄袭”,与之相对的低级抄就是“文字抄袭”,或者说“中译中”又或者“复制粘贴”)。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文字达不到“抄袭”的标准,自然也称不上“融梗”。
不过,现在有人认为,“融梗”与“抄袭”是两码事,融梗介于“原创”与“抄袭”之间。即使用了他人的“梗”创造文字作品。
这种观点看起来似乎合情合理,但实际上是一个危险的观点。因为 “融梗”没有明确的界限 ,随时都可能成为为一己私利攻击他人的工具。
被“融”的“梗”是否具有原创性?这个梗有没有可能是单纯的撞了脑洞?这两个问题是被质疑“融梗”作品的主要争议点。
第一种情况——
A作品(更早写):主角为救爱人舍命去杀死了凶恶的巨龙,获得了救命的龙丹。
B作品(更晚写):主角为救挚友舍命去凶险的雪山,获得了救命的灵草。
这两个作品的这个“梗”看起来极为相似,但是B作品却不一定与A作品有任何关系,因为这个“梗”是任何人都能想到的,早在《白蛇传》中就有类似的剧情(盗仙草)。这种“梗”,也就是不具有“独创性”的那种梗。
第二种情况——
A作品(更早写):主角为……
好吧,我一时想不到什么特别具有独创性的梗,就暂且略过第二种情况。总之第二种情况也就是能被看作“B作品一定使用了A作品的梗”,也就是这个梗几乎不可能被无关的 两 个人想到。
问题在于,每个人对 是否具有独创性 的标准都是不一样的,有的更严,有的更松,它没有一个既定标准。也就是说,如果“融梗”这个词能被广泛使用,那么, 原创作者被冤枉几乎是一定会出现的事情。
所以 我不建议使用“融梗”这个词 ,“抄袭”就是“抄袭”,“原创”就是“原创”,不应该使用这个暧昧不清的词模糊概念。
如果题主使用了一个网上流传的段子改编成了一部小说,那么要是这个段子原作者不明,那么大概不会有什么危险,只要标注“本文由网络段子改编”即可。如果这个段子有明确的原作者,那么获得原作者授权即可。
如果题主没有标注,或者没有要到授权,那就是一个 侵权与否 的问题,和 融梗 一点关系也没有。
融梗就意味着故事的情节高度相似,极具特色的情节和人物关系完全相同,
比如说甲作者写:我今天在饭店吃饭,吃了一碗饭,喝了一碗汤,发现鱼骨头拼起来不是一条鱼,有两只尾巴;
乙作者写:我今天在某某饭店吃饭,吃了两碗饭,喝了一盆汤,发现我吃的羊骨头平起来不是一只羊,有五只蹄子.
在这两个个故事中,吃饭喝汤都是普通情节,拼骨头是特殊情节,那么就有可能涉嫌融梗.
有时候,我对融梗的理解就是,如果你不认为它是抄袭,那么你把别人的文艺作品改成影视作品,除了人物关系和基本设定,具体情节和某些重要细节以外,其他的包括人名、对话都仅进行了重新排列,加了一些不影响全局的情节和设定,可能最终主题会有不同,你就可以说这是自己的原创,不需要原文字作品作者的授权。比如于正当年抄袭琼瑶和这个有异曲同工之妙,他到现在都不认。
文字作品抄文字作品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
如果你只是借了一个大众都在玩的梗,但是创作的全是自己的故事,那就不一样了。比如我的师兄实在太稳健了,看书名我就知道他借了哪部日漫的梗,但我很少看到大面积批他抄袭的,因为故事内容和日漫差异很大,基本没啥关系;另一部叫仙王的日常生活的,书名差异很大,内容上却跟一部日漫非常的一致,不过稍微本地化了一点,作者自己说是同人作品的时候,没人介意,作者反悔说是原创作品并且商业化的时候,大面积的批抄袭就来了。(两部日漫都很火,而且梗很明确,基本上看动漫的就算没看过或多或少也听过)
融梗其实就是高级抄袭,或许也不高级,除了文字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的?
我记得之前网上看到一个抄袭,就是一个微博博主发图文小故事,非常有趣且有创意,然后被欢乐喜剧人的某个参赛者抄去了创意,变成了原创小品,但是其中的构图(包括很有创意的玩偶脑袋卡在公园座椅缝隙中的沙雕情节)和故事走向跟那个微博博主很相似,基本一模一样,看到了就绝对会想到那个博主。然后有看到的观众就去跟那个博主说,那个小品抄了你。后续没跟,但是我此前也关注了那个博主,他的图文故事编得绝对是你想像不到后续会有怎样沙雕走向的那种,关键还是实拍的,还会有各种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平台的截图,让你感觉是他亲身经历的,就很离奇。
现在网上很多普遍被认为抄袭的作品,问题就在这里,你的内容即视感太强了,看不到作者自己的创意,看到的都是别人的东西。你拼凑起来的也是拼凑抄袭的。
现在网文小说的梗都千篇一律,车祸失忆失明穿书重生穿越这类随便翻本小说都能看到吧?
就比如A作者写男主出车祸凉了
然后B作者也写男主出车祸没了。
你能说他们是融梗抄袭吗?答案是不能,现在同样的梗多得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