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都知道,居民身份证是公民的有效证件,而儿童预防接种证是孩子预防接种记录的有效证明,也是儿童健康的身份证。那么。关于预防接种证,家长们又知道多少呢?什么是预防接种证?预防接种证是国家规定、用以记录孩子疫苗接种情况的一种证明。预防接种证上应记录接种疫苗的基本信息,每次接种后,家长一定要看看接种医生是否将接种疫苗的名称、时间、批号等信息记录清楚了哦。预防接种证的作用有哪些每个婴儿在出生时,需要办理各项手续和证明,预防接种证就包括在其中(办理预防接种证是不收取费用的)。亲爱的家长,小编必须提醒您,预防接种证非常重要!预防接种证是孩子预防接种记录的有效证明。持有预防接种证,可以在任何预防接种单位为适龄儿童接种国家免疫规划规定的免费疫苗,此证就是宝宝迈进健康之路的有效通行证啊!所有外出务工或较长时间带孩子出行的家长,请长点心啊,务必携带儿童预防接种证,以便孩子能在临时居住地的预防接种单位及时接种国家免疫程序中规定的疫苗。孩子上幼儿园、学校时,幼儿园、学校都要查验预防接种证上记录的疫苗接种信息,如果孩子没有接种国家免疫规划规定的疫苗,会提醒家长带孩子补种。当孩子准备踏出国门,在办理出国手续时,许多国家规定必须提供有效的预防接种证明。另外,接种证上还有家长须知、儿童免疫程序、接种预约、接种反应发生记录等详细内容,因此家长要保管好预防接种证。如果不慎丢失,家长应及时到经常接种疫苗的接种单位去补办接种证。我国出台的预防接种法律制度为了保障预防接种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目前我国预防接种工作管理都是遵循相应的法律依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预防接种工作规范》、《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等。《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五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用于预防接种的疫苗必须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儿童的监护人应当相互配合,保证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在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其监护人应当到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接种单位对儿童实施接种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并作好记录。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应当向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报告,并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接种单位督促其监护人在儿童入托、入学后及时到接种单位补种。丢失或未及时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的家长们,还等什么呢,抓紧时间快去办理吧,孩子的健康也掌握在你们手中哦!扩展阅读一、预防接种的并发症绝大多数儿童在接种疫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为常见的轻微反应,是由疫苗特有性质引起的反应,不会造成生理或功能障碍。这种反应可分为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两种。局部反应可表现为红肿、疼痛和硬结,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大多数儿童经适当休息即可恢复正常。较重的局部反应可用干净的毛巾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能帮助消肿和减轻疼痛。个别严重的红肿、疼痛反应可酌给小剂量镇痛退热药。卡介苗的局部反应因其性质特殊,一般严禁热敷或冷敷,以防细菌带入而发生感染。要加强护理,勤换衣衫,防止注射部位破溃化脓。如局部破溃可涂甲紫,严重时也可外用消炎药,预防感染。全身反应包括发热及其他反应,如烦躁不安、身体不适、精神不佳和食欲减退等。单纯发热而体温不高,只要加强观察,一般不需任何处理。必要时应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其他疾病。高热、头痛可给解热镇痛药。出现其他全身反应时,应加强观察,防止继发感染。全身反应严重的,要做对症治疗。退热剂除可退热外,对头痛、头昏、全身倦怠和烦躁不安也有效果。恶心、呕吐应用止吐剂,或给予维生素B;胃痛、腹痛者可服颠茄合剂;腹泻者一般不使用抗生素,可服用吸附与收敛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