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针刀?

什么是针刀?

二、针刀的外形、结构及与针灸针的区别。形态决定功能。

1、直径:

常用的工型针刀为0.8-1mm,组织刺激量大,具一定的硬度和韧性,便于施行针刀各种内手法,而针灸针为0.16-0.3mm。

2、尖端:

针刀的尖端是平口的刀刃,不但可以刺激组织,还可以切割组织,而针灸针的尖端是圆锥型的“尖”,仅可以刺激组织。

3、针柄及方向性:

针刀的刀柄为葫芦形,寓意”悬壶济世“,而且其刀柄的方向与刀刃的方向是一致的,故针刀操作时针柄的方向即刀刃在体内的方向,而针灸针不具此特性。

三、针刀及针刀医学的概念

针刀:

凡是以针刺方式刺入人体,在人体内又能发挥手术刀治疗作用医疗器械,统称为针刀。

针刀医学:是以传统中医阴阳平衡、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理论及针灸经络理论为基础,并以此为宏观指导,又吸取了现代医学解剖学、病理学、手术学、生物力学、影像学和临床医学多学科的最新成果,并以此作为微观的定位定性诊断治疗依据,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医学新学科。它以慢性软组织损伤、骨质增生和嵴柱相关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针刀闭合微创松解和相应手法调整力学平衡为主要治疗手段的一门中西结合的新兴医学边缘学科。

四、针刀治疗疾病的原理:

针刀兼有”针“和”刀“的双重作用。”针“的作用运用了中医“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原理。而”刀“针对的是什么呢?是瘢痕、挛缩、粘连的病变组织。

这里要提到两个概念,动态平衡与动态平衡失调。人体器官都在正常生命活动允许的范围内,在特定时间和空间的量和度以内,自由活动状态,就叫人体的”动态平衡“,反之,则叫”动态平衡失调“。人体软组织包括肌肉、韧带等多种非骨性组织,是维持人体动态平衡的重要结构。人体的动态活动都需要不同部位的软组织的参与才能完成。人体在应对一切外来伤害(突然性损伤、积累性损伤、侵害性损伤等)时,有关软组织则首当其冲。

软组织损伤后,导致小血管破裂出血,出现小血管阻塞,产生”瘀“使软组织缺血,出现肌纤维挛缩、弹性下降、断裂、增粗、玻璃样变,最后出现粘连、挛缩、疤痕、堵塞。而这些新产生的病理因素,则可能使机体产生动态平衡的失调、出现关节移位、神经或血管的卡压或刺激,进而继发新的疾病。而针刀治病的着眼点就是这些在软组织损伤修复过程中产生的结疤、粘连、挛缩等病理变化,通过祛除这些病理变化使机体的动态平衡得到恢复,神经或血管的卡压或刺激得到解除,配合手法使移位的关节得以复位,从而使患者解除病痛。

针刀医学的六大组成部分是:针刀医学病理生理学、针刀医学影像学、针刀医学手法学、针刀医学诊断学、针刀医学治疗学、针刀医学护理学。

五、针刀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治疗的间隔时间、注意事项。

目前比较公认的、针刀治疗最有优势、疗效最有把握的病种是慢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的各类痛症:头痛、面痛、颈椎病、肩周炎、腱鞘炎、手臂麻痛、胸背痛、腰背痛(如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嵴柱炎)、骨关节痛(如创伤性关节炎、中老年增生性关节炎)、创伤、手术后遗留疼痛(跌打损伤、挫伤、运动损伤、训练损伤、手术后疤痕疼痛、挛缩,切口疼痛)、疾病后遗疼痛、风湿类风湿、痛风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通过松解髋周软组织改善髋周及股骨头血液循环达到止痛控制症状、改善功能的目的。)

针刀治疗的禁忌症:

首先排除肿瘤、结核、嗜酸性肉芽肿,然后再是以下7个方面:

1、一切严重内脏病的发作期。

2、施术部位有皮肤感染肌肉坏死者。

3、施术部位有红肿灼热或在深部有脓肿者。

4、施术部位有重要神经血管或重要脏器而施术时无法避开者。

5、患有血友病或其他出血倾向者。

6、体质极度虚弱者,在身体有所恢复后再施行针刀手术。

7、血压较高且情绪紧张者。

以上7种情况之一,虽有针刀疗法适应症,也不可施行针刀手术。针刀治疗一般1-2次见效,3-5次治愈。对于全身广泛的软组织损害、强直性嵴柱炎、股骨头坏死、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患,则需要10-20次甚至更多次治疗。关于两次针刀间隔的天数,临床中我是这么做的:一般情况是每5-7天做一次。另外,根据病人的体质、年龄、有无基础疾病、病变范围的大小、部位的多少、病人的耐受性而定。

如果患者年轻、体质好、病变范围广泛、耐受性好,需要10次以上治疗,为了缩短病程,则可视情况、不同的部位,每1-3天做一次。比如该患者颈肩、腰、背、臂均有损害,我可以今天做颈部、明天或后天做腰部,再后天做背部。相反,如果患者年龄大、体质差、又有基础疾病,即使病变范围小,也要间隔时间长,少量多次治疗。针刀治疗嘱患者3日内针眼勿沾水,治疗期间,注意休息,勿剧烈活动。

六、针刀治疗的安全性,针刀操作是“盲目”的手术吗?

有人说,针刀在盲视下操作安全,会伤害重要的神经血管造成医疗事故,好,下面我就来说说,我们怎么进行针刀操作的:

我们将人体各部分分为安全区域:该区域无重要血管神经且深部有骨质阻挡,不会伤及内脏;

相对安全区域:该区域有重要神经血管及内脏但通过一些避让措施,可以伤及不到;

危险区域:该区域有重要神经血管及内脏,无法避让。

我们操作一般在安全区域和相对安全区域,危险区域毕竟是少的。故人体大多部位都可进行针刀操作。

针刀的直径只有0.8-1mm,故定点定位必须是精确的,我们在体表定位而要到深部组织去操作,就要求我们掌握人体体表定位学、精细解剖学、立体解剖学,在不同的体位操作时又要求掌握动态解剖学,要触及深部组织,尤其是骨质又要求我们有灵敏的触觉,针刀进入人体不同的组织要求我们手下有灵敏的针感。有人说,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不错,骨质,骨性标志就是我们的“石头”,就是我们的参照物,只有针刀触及骨面才能确保安全,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但河里的石头你不知道在哪,而人体的“石头”在哪,在学习了那么多解剖后你是清楚的。这些说的是针刀医学四大理论之一---针刀闭合性手术的理论一部分内容。所以,针刀闭合性手术是盲视下的手术,但绝对不是盲目的手术,在规范的操作下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