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常情况下,正常人一天喝5000ml以上水,可能会出现慢性水中毒的情况。除此之外,若一天短时间内喝水超过3000ml,则可能会出现急性水中毒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地喝一些水,能够补充身体所需要的水分,并经机体肾脏代谢,可变为尿液排出。但如果正常人一天内喝水过多,摄入5000ml以上水,可使得体内血钠水平降低,初期可出现恶心、乏力、水肿、精神不振等表现,后随着病情加重,可有头痛、嗜睡、昏迷等表现。如果因天气炎热,身体出汗,导致口渴,此时体内钠元素已有丢失。再加之短时间内喝水超过3000ml,使得自身血钠水平瞬间降低,则可诱发急性水中毒的情况,出现嗜睡、昏睡,并可导致机体脑细胞损害,严重时可有心搏骤停的情况发生。除喝水过多外,导致水中毒的原因还有很多,如因急性外伤、手术等,导致抗利尿激素代偿分泌增多,排尿减少。以及自身肾功能障碍,患有肾衰竭,或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对抗利尿激素的抑制作用减弱等,导致排尿减少,都可使得机体出现水中毒的现象。对于水中毒治疗,往往需遵医嘱应用利尿剂,如呋塞米注射液、注射用硝普钠等,预防脑水肿、脑疝、心力衰竭等情况发生。或者进行血液超滤治疗,将多余水分滤出,输注钠盐,使血钠水平升高。通常情况下,建议在大量出汗后,适当喝一些淡盐水,以补充机体所需电解质成分,避免出现血钠含量过低的情况。并且在喝水时,尽量少量多饮,尤其对于体质虚弱的老年人,避免出现胃胀、水肿情况,降低急性水中毒的发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