乄是什么意思?

乄是什么意思?

中国注音符号 ㄨ:古之“五”字,读“ㄨˇ”。 注音符号1913年由中国读音统一会制定,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共计39个字母,排列以“ㄍㄎ”开头;1920年改订字母顺序,增加一个字母“ㄜ”共计达40个。 注音初期以读音统一会所定字音为标准,故有“万(v)、兀(Ng)、广(Gn)”三个字母,后以北京音为标准,“万、兀、广”只作注方言之用,仍使用的有37个(声母21个,韵母16个)。 扩展资料: 1930年中华民国政府把注音字母改称为“注音符号”,正式的称呼是国语注音符号第一式。相对于汉语拼音来说,注音符号有时简称注音。 1935年,中国国语推动委员会制定新国音为中国的统一语言规范,而使用

九九归一 jiǔ jiǔ guī yī [释义] 绕了不少圈子,最后又还了原。 [语出] 秦兆阳《回答》:“我这个糟老头子捡点破烂,虽说有点霸道,九九归一,也是生活逼的。” [近义] 九九归原、归根到底 [用法] 主谓式;作分句;指归根到底

乄读音:wǔ。 解释: 1.在战国时期:此字有两种解释:1.寓意威武 2.犯我族者必诛之。 2.合计。 3.手针,封(日本汉字)。

拼音:shī mē wu ◎ 合计。 ◎ 手针,封(日本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