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肠扭转的临床表现1.小肠扭转(1)症状①多见于重体力劳动青壮年,饭后即进行劳动,姿势体味突然改变等病史。②临床表现为突发持续性剧烈腹痛,伴阵发性加重,可放射至腰背部,早期腹痛在上腹和脐周,肠坏死,腹膜炎时有全腹疼痛,呕吐频繁,停止排气排便。(2)体征扭转早期常无明显体征,扭转肠袢绞窄坏死时出现腹膜炎和休克。2.乙状结肠扭转(1)症状①多见于有习惯性便秘的老年人,可以有过类似发作史。②临床表现为中下腹急性腹痛,阵发性绞痛,无排气排便,明显腹胀是突出特点。(2)体检见明显的不对称性腹胀,左下腹有明显压痛,扭转早期肠鸣音活跃;扭转肠襻绞窄坏死时出现腹膜炎和休克。3.盲肠扭转(1)症状中腹或右下腹急性腹痛,阵发性加重,恶心呕吐,不排气排便。(2)体检右下腹可触及压痛,腹部不对称隆起,上腹部触及一弹性包块,扭转早期肠鸣音活跃。2肠扭转的治疗方法(一)肠扭转是一种较严重的机械性肠梗阻,常可在短时期内发生肠绞窄、坏死,一般应及时手术治疗。(1)扭转复位术将扭转的肠袢按其扭转的相反方向回转复位,还需要解决预防复发的问题。(2)肠切除术适用于已有肠坏死的病例,小肠应作一期切除吻合。乙状结肠一般切除坏死肠段后将断端作肠造瘘术,以后再二期手术作肠吻合术,较为安全。(二)非手术治疗虽有非手术治疗成功的报导,但非手术治疗一旦无效,则需迅速改为手术治疗,以策安全。适应证1.全身情况较好,血压、脉搏基本正常的早期肠扭转。2.无腹膜刺激症状,体征或经初步非手术治疗明显好转者。3.对年老、体弱、发病超过2日的无绞窄的扭转也可试用。3肠扭转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肠绞痛肠绞痛又称肠痉挛,是由于肠壁平滑肌阵发性强烈收缩而引起的间歇性腹痛。好发于3-4个月以下的婴儿,是婴儿急性腹痛最常见的原因。本病病因尚不明,可能与体质或中枢神经系统成熟不完善有关。其临床表现以腹痛突然发作,脐周为著,发作间歇期无异常体征为特点。常在傍晚开始发病,突然发生阵发性腹痛。婴儿多表现为剧烈啼哭、烦躁不安、面色潮红或口周苍白、出汗、双手握拳,两腿屈曲,肢冷,可伴呕吐。每次发作时间不长,数分钟至10分钟,时痛时止,反复发作可持续数小时之久。肠坏死肠坏死又称为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可以由许多原因导致肠坏死。一旦发生肠坏死将会有腹痛、便血、恶心呕吐等症状。恶心呕吐常与腹痛、腹泻同时发生。呕吐物可为黄水样,咖啡样或血水样,亦可呕吐胆汁。肠坏死起病急骤,突然出现腹痛,也常可为最先症状,多在脐周。病初常表现为逐渐加剧的脐周或中上腹阵发性绞痛,其后逐渐转为全腹持续性痛并有阵发性加剧。腹痛发生后即可有腹泻。粪便初为糊状而带粪质,其后渐为黄水样,继之即呈白水状或呈赤豆汤和果酱样,甚至可呈鲜血状或暗红色血块,粪便少而且恶臭。轻者可仅有腹泻,或仅为粪便隐血阳性而无便血;严重者一天出血量可达数百毫升。肠梗阻肠梗阻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本病为常见急腹症。可因多种因素引起,起病初,梗阻肠段先有解剖和功能性改变,继则发生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肠壁循环障碍、坏死和继发感染,最后可致毒血症,休克,死亡。当然,如能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大多能逆转病情的发展,以致治愈。4肠扭转综合征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凡急性肠梗阻患者均应考虑有本征的可能性,X线检查可证实诊断。但需和肠套叠、机械性肠梗阻、粪便嵌塞、肿瘤等进行鉴别。本征具有一般肠扭转肠梗阻的临床表现,起病急骤、发展迅速。患者中下腹有阵发性剧烈绞痛、腹胀,排便排气停止。中期以后可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肠内容物。如出现绞窄时,则上述症状加剧,甚或坏死穿孔出现弥漫性腹膜炎、中毒性休克和体液电解质紊乱的症状与体征。5发生结肠扭转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有一段较长的可移动的结肠。2.对应的系膜相对较长。3.游离肠襻两端的固定点要十分接近。4.有一个适合于结肠扭转的力存在。一些慢性便秘的病人肠内容物多、积气使肠襻扩张,妊娠和分娩期肠活动增强腹内器官位置变化,先天或后天因素致远端肠管梗阻,腹腔手术史等,这些都是发生结肠扭转的常见因素;其他可以引起本病的疾病还包括肠腔内蛔虫团、肠肿瘤、肠粘连、南美洲锥虫病、硬皮病、肠气囊肿症等,体位姿态的突然改变亦可引起(剧烈的体育运动,如打篮球等常使身体大幅度扭转和甩动)结肠扭转,但这种情况很少见。盲肠、升结肠或横结肠扭转,青年病人较多,有些是暴饮暴食或者是腹泻后发病,起病急;而乙状结肠扭转老年病人多见,病史较长,多有典型的便秘史及反复发作史,病人对其发作的规律及缓解方式多能较明确描述;而青年病人病史较短,喜运动或活动,常使乙状结肠扭转在不知不觉中缓解,往往没有明确的病史及发病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