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肝携带者可以引发乙型肝炎病毒传播,因此具有传染性,乙肝携带者、乙肝病毒感染者,属于这类疾病的主要传染源,应在医生指导下积极进行针对性治疗、隔离,避免疾病传播。患者到医院感染科、肝病科等相关科室就诊,进行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如乙肝两对半检查,检查结果提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但进一步进行肝功能、肝脏彩超等化验检查,未发现患者有明显肝脏功能或器质性损害,也没有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明显不适症状,就考虑是乙肝携带者。此时患者体内有乙型肝炎病毒,也属于乙肝病毒感染状态,如果病毒载量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通过血液、体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性传播等途径,引发健康人群感染。临床中对于乙肝携带者,通常不采取特别用药治疗,但是患者需要规范复查,检查体内的乙肝病毒含量,以及肝功能、肝脏彩超等相关检查化验。若后续检查发现患者有肝脏受损情况,或引发临床症状,如黄疸、腹胀、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还需要辅以保肝处理。综上所述,乙肝携带者虽然未造成自身肝脏的损害,但也是乙肝病毒感染者,依旧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也是需要进行严格的接触隔离,预防病毒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