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角度多少正常值

髋关节角度多少正常值

髋关节由髋臼和股骨头组成,正常的解剖结构是维持关节功能的基础。通常情况下,在X线片上可以观察到髋臼、股骨颈端形成一定角度,主要包括髋臼角、颈干角、股骨颈前倾角,各个角度数值不同,需进行具体分析,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1、髋臼角在小儿双侧髋关节正位X线片上,先在髋臼上缘(即髂部髋臼)作切线,再通过“Y”形软骨作水平线,此两线的夹角为髋臼角。新生儿髋臼角<34°,3岁左右为20°,成人为10°,髋臼角发育不良者可达50°-60°。如果髋臼角增大,提示髋臼变浅、髋臼发育不良,是先天性髋关节脱臼的致病因素;2、颈干角股骨颈的长轴线与股骨干纵轴线之间形成颈干角,为110°-140°,平均127°。儿童和成年人颈干角的大小不同,儿童颈干角大于成年人。如果颈干角变大为髋外翻,变小则提示为髋内翻,由于颈干角改变,使力的传导也发生改变,容易导致骨折和关节软骨退变,发生创伤性关节炎;3、股骨颈前倾角股骨颈的长轴线,与股骨干纵轴线不在同一平面上,股骨颈有向前的角,称为前倾角。儿童的前倾角较成人稍大,新生儿正常为35°左右,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缩小,成人为12°-15°。颈干角和股骨的前倾角,在髋关节的治疗中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中要注意角度,比如颈干角或者联合前倾角的角度有异常,容易发生髋关节术后脱位。髋关节角度对髋关节的疾病,比如骨折、髋关节发育不良等,也有重要意义。髋关节疾病的患者,就诊以后要通过相应的骨盆平片,包括CT检查对髋关节角度进行测量,测量数据对于患者术前的评估、术前设计,以及预后随访都较为重要。